價值投資之父,也是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.葛拉漢曾經給出過定義,並且明確指出聰明的投資者品質與IQ或是學術測驗完全無關,確切的涵意只要有「耐心」、「自我管理」、「持續學習」,於此之外還必須要能夠駕馭自己的情緒,並且能夠深度進行自我反思,這樣的智慧無關智力,核心的關鍵反而是「性格」。
當今社會的事實證明,高智商或較高的學歷,並不足以使投資者變的更聰明,而想要成為一個聰明的成功投資者,重要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力;恰好性格是可以養成的,而天賦、智力、背景等因素只是讓起跑線比較前面而已。
有趣的是,多數投資人都認為自己的智慧能夠非常好的駕馭金錢,這是因為投資人總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知識跟智慧,而不是自己的性格,投資圈內有句話說得非常好:「進場前是數學,進場後是心理學」,大多數人總認為只要數字對了就能夠獲利,卻忽略了進場後自己會成為最大的未爆彈。
說實話,現代社會的投資人哪個不會算數學呢?
但為什麼一個個算術這麼精明的投資人卻多數在股市裡賺不了錢?又或是因為看好一個生意的發展,投資了之後卻不歡而散收場?
聰明的您發現了嗎?
不是每個機會都能讓您成為千萬或是億萬富翁,不過獲利的機會真的滿街都是,算術大家都會算,機會也是人人都有,而能夠真正賺到大錢的人,卻都不是最會算的那個;而是最有耐心,最能夠自我管理,最能夠持續學習,也能夠駕馭自己情緒的人。
股神巴菲特大概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。
透過觀察巴菲特的資產配置,我們可以發現巴菲特幾乎只專注在「股權」及「債權」兩大領域,房地產、基金、期貨、外匯、原油、原物料等金融商品一概不碰。
巴菲特做完投資或是併購之後,他也只管他的股權,團隊還是一樣繼續經營,巴菲特完全奉行他的投資原則,我們身為投資人是不是也該有自己的投資原則呢?
如果用各行各業的專業來看,巴菲特只做太空船的引擎跟能源,或者說最關鍵的地方,我們做的投資都可以稱作金融或是資本運作,這是一艘可以實現人生理想的太空船,很多人總希望自己能完全控制這艘太空船,而不是透過分工合作有耐心去深入一個細分領域。
我們在學了投資理財後手中都握有至少三項賺錢工具,但有多少人真正深入一個領域去了解其中精隨,並且體悟到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領域呢?
如果算數就可以致富,那現在的全球富豪榜應該全部都是數學家跟數學老師,我們都知道自己會算數,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知道自己在遇到投資狀況時的反應,我們在社會中可以發現,依靠專業以及知識的領域多是比較容易創造財富的。比如房地產本身就可以做為一個專業,研究房地產或經營房地產都可以玩一輩子。
俗話說的好:「三年入行,五年懂行,十年稱王」、「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。」
這是一種選擇,選擇自己未來要的,也要選擇自己適合的,或者,讓自己的性格適合自己未來要的,多數人都聽人家說: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;但您可能也聽過:鼯鼠五技而窮。樣樣都會但是樣樣都不精,而窮……
試著看看全球富豪榜的名單,這些世界級富豪個個都專精一個領域,巴菲特做的資產配置沒有包山包海,他集中火力做好自己該做的,並且深入應用、整合、活化及配置,一步一步累積出了年化20%的報酬率。
我想,應該沒有多少比巴菲特更顯見成功的學習對象了,做為一個聰明的投資人,我們應該要懂得如何讓自己聰明。